图片名称

废塑料回收迈向正规绿色化


发布时间:

2016/01/13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委会会长宁红涛介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废塑料进口国。自2000年以后,我国废塑料进口总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废塑料进口量从2000年200.7万吨增长到2014年825.4万吨,2015年相比2000年进口量总体增长率已经高达311%。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形势已经越发严峻。  废塑料回收迈向正规绿色化?千亿市场迎来新机遇  我国已渐成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废物国。数据显示,国内废塑料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委会会长宁红涛介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废塑料进口国。自2000年以后,我国废塑料进口总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废塑料进口量从2000年200.7万吨增长到2014年825.4万吨,2015年相比2000年进口量总体增长率已经高达311%。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形势已经越发严峻。

  废塑料回收迈向正规绿色化?千亿市场迎来新机遇

  我国已渐成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废物国。数据显示,国内废塑料加工企业总共有3000多家,而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数量就有近1600家,废塑料进口数量居世界第二。但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无序发展的问题也逐步出现。大量小手工作坊,污染了环境,不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12月21日,为规范废塑料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秩序,引导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条件规范了废塑料利用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设备等,未来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将向正规化、自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今年1月1日,上述法规条例正式实施。

  《意见》明确,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是指采用物理机械法对热塑性废塑料进行再生加工的企业。所涉及的热塑性废塑料原料,不包括受到危险化学品、农药等污染的废弃塑料包装物、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塑料制品等塑料类危险废物,以及氟塑料等特种工程塑料。

  作为环保要求门槛高的行业,《规范条件》明确了“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如对回收的废旧塑料,“不得倾倒、焚烧与填埋”;再生加工相关生产环节,要求每吨废塑料综合电耗低于500千瓦时;而PET再生瓶片类企业与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每吨废塑料综合新水消耗低于1.5吨。

  不能满足《条件》要求的企业,以及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事故的企业将被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取消经营资格。一旦企业被撤销资格,经整改合格2年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

  尚普咨询分析师认为,我国废旧塑料领域潜力巨大,未来我国废弃塑料应用的市场价值将超过1000亿元,在政策的引导下,废塑料应用行业将有望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专家说: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委会会长宁红涛

  宁红涛则指出,再生塑料行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质设备落后,回收率小于30%;第二,资源化技术水平较低,高质化率小于20%;第三,回收利用技术未有效集成,行业标准欠缺;第四,缺乏有效管理机制,二次污染严重。

  宁红涛表示,新常态下,废塑料循环利用技术的趋势将集中在四个研究方向:

  第一,废旧塑料分选、分离自动化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适合于各种废旧混合塑料的自动化分类分离装备,实行废旧塑料的高速高效自动化分离,解决传统靠人工和化学分离的低效率和高污染的问题;

  第二,废旧塑料生产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关键技术设备研究。通过研究合金中的增容、增韧、原位增强、稳定化和快速结晶技术,开发出的再生塑料合金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树脂的高质化产品,实现再生塑料合金的高质化;

  第三,再生塑料产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标准化体系研究。紧密跟踪国外废旧塑料高质利用的标准化,结合我国废旧塑料回收技术和再制造技术及其产品,制定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

  第四,废旧塑料再生资源环境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2016-01-13]固废产业与资本持续磨合 <http://www.whzszy.com/NewsDetails.aspx?newsid=682&type=News&classid=1>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言形容当前我国的固废产业恰如其分。固废企业如何博得资本的青睐?双方怎样才能找到对的那一半?行业人士表示,产业和资本之间实际上还是一种追逐关系,产业不能让资本追上,一定要不断升级。而资本则需要擦亮眼睛,寻找那些在不断升级中的产业。

  如何抱得“美人”归??固废产业与资本持续磨合

  固体废弃物是一个永不枯竭的资源富矿,固废产业也是我国环保产业总体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环保监管趋严的当下,固废产业发展瓶颈已现,必须积极作生态化转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应该怎样深挖固废产业链,固废产业又将有哪方面的突破?本报推出“固废产业生态化转型”系列报道,从产业与资本对接、寻找工业固废蓝海、践行“蓝色”垃圾焚烧等方面,探寻固废产业的转型之路。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言形容当前我国的固废产业恰如其分。一方面,随着环保政策频繁加码,固废产业逐渐走热,预计“十三五”投资建设市场空间将达2000亿元。另一方面,固废产业不环保,环境产业不生态,火热表象的背后却是行业利空神经的日益绷紧。

  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执行院长梁增文已经关注环保产业很长时间,在他看来,固废产业正处于从末端治理向全生命周期生态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如何从资本的角度,通过股权的纽带帮助整个产业主体形成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的要紧事。

  然而,并非所有的固废企业都能如愿与资本对接。“资本有自己青睐的企业标准,企业也不能饥不择食,遇到资本就牵手。”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翟俊形象地将固废产业与资本比作“两口子”:“婚姻是否幸福关键是要找到对的那一半。”

  那么,效果时代的当下固废产业到底该如何借力资本转型升级?

  迎接资本大时代

  “固废产业无法按照原来的既定模式行走,即使硬走也会头破血流。”E20研究院院长傅涛在2015(第九届)固废战略论坛上直言,“产业错配严重,变化不可避免。”

  环境产业是行政性公共服务外部化后产生的行业,傅涛所谓的“错配”,矛头直指政府。以垃圾焚烧为例,焚烧厂建在哪儿?建成什么规格?什么时候建?都是由政府配置。但是,地方政府在配置中严重忽视了市场的真正需求,从而造成资产错位,继而影响产业有序发展,企业为此甚至要付出沉重代价——破产。

  “如今的固废产业不能再延续过去纯粹遵循‘政府指挥棒’,如果仅仅听从政府的安排,产业将永远在错位的、供大于求的点上被动跟随。”傅涛直言不讳。

  在他看来,“设备工程时代—资产时代—资本时代—生态时代”是固废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未来,企业必将成为固废处理市场的主导者。

  事实上,2015年固废产业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监管更严、低价中标、上新三板等都已超越环保范围。从固废企业奔赴新三板的火暴程度不难发现,企业已经意识到——固废产业不可避免地要与资本为伍,资本是助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如今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都存在于产业之外,必须通过产业纽带吸引过来。”傅涛表示,在资本助推之下,产业重构必将加快,内生式增长被冲击,预计未来中小型的并购会不计其数,过亿元的并购将达上百起。

  不仅如此,面对目前社会生产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也希望能与产业一起携手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江晓华指出,环保行业一定要让资本进来,只有资本进入,才会有更多目光关心环保,环保行业才能受到更多的监督。

  如何抱得“美人”归

  如何与资本相互了解、走进、对接是企业关注的焦点,而作为资本方,也在不断地研究产业。所以,双方需要更好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诉求交集变大的情况下,产业和资本的配合才能取得一个良性的发展。

  固废企业如何博得资本的青睐?双方怎样才能找到对的那一半?

  “在固废产业中,资本方希望寻找到自身拥有核心技术的合作伙伴,帮助其发挥技术优势,通过资本平台放大企业的服务能力和产能,从而对全行业做更深度的产品和服务延伸。”梁增文表示,在众多特质中,资本更关注产业主体在产业环节中能创造什么价值,能为社会提供怎样的服务。

  “在生态系统中,只要有价值你就能生存,不在乎你强大还是弱小。”傅涛用科幻小说《三体》里面提到的理论对梁增文的观点表示赞成。

  梁增文所在的硅谷天堂就有一实际投资案例,2014年硅谷天堂投资了一家固废餐厨企业“嘉博文”,该企业的产品在改良农业土壤方面有很独特的优势,通过研究调研,硅谷天堂围绕“嘉博文”上下游产业延伸,找到了相关技术的合作伙伴,又对周边的合作伙伴进行了投资。

  “资本通过寻找平台型的公司,对它从上游到下游做全方位的投资,最终对产业的细分领域起到互推作用。”梁增文说。

  翟俊则用森林作比喻:“森林中有大树、小草、花朵,这片森林就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每种植物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资本在平台中的作用,是选择一些长得壮的大树、有特点的小草,或者开得艳丽的花朵。”

  而在招商证券副总裁、环保电力行业首席分析师朱纯阳看来,产业和资本之间实际上还是一种追逐关系,产业不能让资本追上,一定要不断升级。而资本则需要擦亮眼睛,寻找那些在不断升级中的产业。

  升级到“极致”

  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压力和公众关注之下,我国已进入环保产业发展和处理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

  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珍表示,固废产业正在从关注末端治理转向关注整个产业的生态循环,每一个环节都将成为生态循环中新的价值起点。

  在傅涛看来,“极致化”是当前固废企业吸睛的法宝。固废领域存在的资源、能源、材料都需要有效利用,这是未来价值挖掘的趋势。

  “这个时代,环保产业链每个环节都需要极致化的服务,一个大而全、没有技术含量和价值的集团公司很难生存。未来,企业合作、开放、共赢是大趋势。”傅涛说。

  “如今,小企业跟跑大企业,靠‘捡漏’生存是错误,以后大数据传播能力远远超过画地为牢、信息封闭的时代。但是小企业也有优势,转型快、容易调整自己、没有‘大企业病’、相对而言更容易在特定需求点上进行创新。”傅涛表示,企业要找到某一个有市场容量的极致点,找一个市场份额能达到20亿元以上的细分领域,这是未来企业在市场需求中寻求的产业创新之路。

  在傅涛看来,固废企业要找到各自核心的价值,实现两种转型:一种是产业转型,比如焚烧向资源化转型;一种产业升级,从低附加值、低利润值向高的产业链进行转移。

  “这如同未来互联网很多小而美的公司,聚则成航空母舰,散则成一支有力的战斗舰可以独立作战。”傅涛总结道。

关键字

附件下载: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Copyright © 2022 武汉市再生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